【臺灣傳統釋教喪禮習俗】阿嬤最後一次當主角。

從 10/8事情發生那天到現在已經過兩個月了,下定決心來做個紀錄,當然每個家庭跟每個葬儀社的做法不會完全一樣,這篇呢就把我所記得的寫下來。

8+緯
Dec 29, 2019

傳統上臺灣家庭選擇喪禮的作法大概有兩種,道教或是釋教,釋教可以解釋成廣義的佛教,但受到臺灣化以及道教的影響,已經不是正統的佛教,所以就取佛教教主 釋迦牟尼佛的第一個字來做為代稱。

以前農業社會或者現在的鄉下地區,多數家庭有自己的三合院、農舍,或者較開闊的場地,因此有可能選擇做道教的法事,俗稱「做師公」,但是現已比較少見。

做師公,在這篇天下的獨立評論中有些許紀錄。

而最近關於傳統喪禮最有名的例子應該是 2017年藝人豬哥亮的那場。

當時媒體用攝影機見證法事,也讓很多從小生長在都市地區的人開了眼界,原來做喪事可以這麼有趣,除了念經,其中還包括很多有意義的雜耍,這些儀式就由法師們來完成。

但做這些儀式的最大缺點大概就是,很花錢,請一組師公做好圓滿的整場法會,沒花個幾十萬、幾百萬是跑不掉的,加上現代受到簡葬的觀念影響,以及不願打擾鄰居安寧,因此越來越少人選擇這麼做。

我家選擇的就是釋教,搭配念佛教經典的超渡法事,往生當天晚上加隔天整天,頭 7晚上加隔天整天,六 7和滿 7一起做的隔天整天,請法師到家搭三寶壇誦經,有在家師父和師姊總共五位,加一位打鼓的,一次是 4萬。

所謂三寶壇是掛著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畫像,象徵西方三聖降臨的祭祀壇。

有趣的是還包含一位彈電子琴的,節奏彈得非常輕快,製造出熱熱鬧鬧的感覺,甚至讓現場感受不到哀傷的氣氛,至少我是覺得比什麼硬要裝悲的孝女白瓊來的好一些。

其餘二 7、三 7一起做,四 7、五 7一起做,就請三位師姊到家誦三個小時的經,這個則是一次 9千。

這些誦經的部分是家人間討論的結果,相信這些經文能讓阿嬤在往生後的世界過得更好。

阿嬤是因為甲狀腺癌離開的,最後幾個月祂就住在安寧病房度過人生的最後一段路,當初剛進去時家人們就規劃好之後的事情。

一開始,護理師請我們準備一套阿嬤好看的衣服以備不時之需,家人提出基於傳統壽終於寢的觀念,希望讓阿嬤在家裡斷氣,但其實接近那個時候,實務上會很難判定何時會真的失去氣息。

甚至,護理師說有人載回家兩三天,更久的還有一個星期才斷氣,這對病人來說實在不是一件好事情。

因此,改成很多人用的權衡做法,事先預約好救護車和一罐氧氣筒,等到真的斷氣後在醫院不蓋上白布,直接讓救護車送回家裡,此方法既能讓亡者在醫院安息,不用到最後還在奔波,又能滿足壽終正寢的需求。

唯一的缺點是,因為名義上已經不是死在醫院,因此醫院不會幫忙開立死亡證明書,必須花 3000元請葬儀社聯絡有執照的法醫來開。另外習俗還會給幫忙的隨車救護人員一個紅包。

很快地,在將大體送至殯儀館冰櫃的同時,葬儀社已經搭建好在家的靈堂了。

簡單、樸素,加上阿嬤吩咐的不要花〈她很討厭花〉。

開魂路

在 10/8阿嬤往生當晚進行。道教傳說人死後四周會一片黑暗,因此便要焚燒金紙為亡者照路,讓祂能一路找到奈何橋過去,搭三寶壇以及法師念經完成,這個儀式甚至是我未曾見過面的阿公在死前特別叮嚀要做的。

頭七

這天是傳統上認為亡者會回來家裡的日子,據說亡者斷氣後還不知道自己死了,直到頭七這天回家看到自己的靈堂或遺體,還看到家人們都在哭,才會發現自己的指甲已經發黑,且不再是活人了。

那天,晚上 11點後,我們就跪在靈前,就是單純跪著表現哀傷之意,順便思考著以前與阿嬤相處的種種,接著開始哭,發自內心的哭,習俗是不能讓亡者先哭。

披麻戴孝跪在靈前。

藥懺

在出殯前一天,我們做了這個儀式,人們認為亡者到了死後的世界應該要逍遙自在,據開壇法師的說法,儀式是向藥王菩薩求一帖良藥,讓亡者服用後能夠無病無痛。

實務上的做法是,買一個燒藥用的藥壺,放入草藥煮滾後訟藥師經,由家屬到靈前用湯匙舀起假裝餵亡者飲用,接著繞著壇開始跑,跑了滿多圈我也沒算幾圈,最後將藥壺摔破,代表病已經好。

而跑的意思則是代表亡者身體已經健康可以跑跑跳跳了,但亡者不可能爬起來跑,所以由子孫代勞,俗稱「跑藥懺」。

藥王菩薩像與雞蛋上寫著十二藥叉大將名號。

題外話,雖然是佛教的藥王菩薩,但卻是借用道教神農氏的像,還有,請了佛教的十二藥叉大將,但後方卻又插著道教的五方旗,綠色是東方;黑色是北方;黃色是中;白色是西方;紅色則是南方。

完全顯露出在臺灣佛道融合的有趣景象。

燒靈厝、庫錢

為了讓亡者到另一個世界能過好日子,所以陽上子孫會燒金銀財寶和各種財產給祂,每次做七法會完後會在一張紙上寫下這次要寄多少,俗稱「寄庫」,最後在出殯前一天,一次燒掉。

在臺北,不可能在家門前露天燒,一定會被檢舉,所以我們找的葬儀社安排在與他們配合的焚化廠來進行,但這種設施好像是違法的,就藏在工業區一堆鐵皮屋的暗巷中,裏頭有兩個很大的焚化爐。

那邊放了非常多庫錢,主家寄幾包就燒幾包,除此,我們家也有準備紙紮屋和一些家具過去燒,希望阿嬤在那個世界能不愁吃穿還能享樂。

除此,還燒了一些蓮花、元寶,畢竟摺這些東西要花時間還要另外學,有些人會選擇到金紙店採購,但這部分都是我們家裡人自己摺的,希望能給阿嬤最大的祝福,。

遮神

元寶後面的紅布蓋住的是神桌,在喪事期間不焚香祭拜神明與祖先,理由是少了一位家人應該沒有心思祈求什麼,還有,有些家庭會將遺體放在家中大廳,進行更衣時擔心會對神明及祖先不敬。

靈厝入厝

上述說到的靈厝對亡者來說就是居住的地方,所以像人間一樣要進行入厝的儀式。

準備菜飯、甜圓、發糕來祭拜,而靈厝中有一位紙紮的老太太,原先是放在紙紮屋中的庭院,象徵的是阿嬤,頌完經後法師就將紙紮人放進靈厝的大廳,代表祂入住了,有點玩洋娃娃扮家家酒的 Fu。

這些儀式在靈堂完成後,最後告別式是在殯儀館舉行,現在大部分都市人都會選擇在殯儀館辦一辦,一來是家中不像以前三合院有那麼大空間能容納前來捻香的親朋好友,還有就是比較不會打擾到鄰居。

結束

出殯前一天我們將阿嬤的靈位請到殯儀館附近的生命會館,接著將靈堂拆掉,等待告別式的到來。

告別式當天,家祭、公祭完成後,請阿嬤的弟弟進行封棺,隨後發引火葬場火化,燒的時間大概 1個多小時吧。

出來後看到的是一堆骨灰、骨骸,小小一堆,由留在現場的家人喊著「阿嬤蹛新厝喔!」,接著一人將一塊骨頭用夾子夾進骨灰罈,剩下的交給現場工作人員倒進罈中,就將骨灰罈帶至靈骨塔中存放。

另外再挑一天,是要看農民曆選出的好日子,再到靈骨塔那邊「晉塔」,阿嬤的身後事才算告一段落,而之後還有「百日」和一周年的「對年」、「合爐」要做,那又是其他的儀式了。

在經過一百多天的沉澱後,終於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打完這篇。

阿嬤,謝謝妳對我們家的照顧,辛苦了。

--

--

8+緯

祈求臺灣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八節有慶、四時無災。